如何從占比外賣市場七成的快餐小吃里掙錢,關鍵在于這3點!專欄

餐飲界 / 外賣頭條 / 2017-06-20 09:39:30
近日,美團大眾點評發(fā)布《中國餐飲報告》顯示,快餐小吃品類的外賣,在外賣的整體交易額中占比大概60%,是居于第二名西餐、第三名地方菜品類的大約4倍,在整體訂單數量上超過了70%,是第二、三名品類訂單數量的7倍。

 

 

近日,美團大眾點評發(fā)布《中國餐飲報告》顯示,快餐小吃品類的外賣,在外賣的整體交易額中占比大概60%,是居于第二名西餐、第三名地方菜品類的大約4倍,在整體訂單數量上超過了70%,是第二、三名品類訂單數量的7倍。

另外,根據第一財經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:2016年在線外賣關鍵詞搜索熱詞中,麻辣燙、粥、黃燜雞赫然在列。易觀智庫的數據表明,在北上廣深等城市,以蓋澆飯、粉面等為代表的快餐小吃品類是最受歡迎的,也是銷售額最多的品類。

 

 

 

 

1、外賣品類的具體劃分

 

 

《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》顯示美團外賣劃分的品類主要有:快餐小吃、西餐、地方菜、海鮮燒烤、日韓料理、香鍋烤魚、特色菜、火鍋東南亞菜等九個大品類(餓了么標注是八個一級標簽)。

其中快餐小吃里又包含:簡餐、蓋澆飯、米粉面館、麻辣燙、包子粥店、漢堡、燒臘飯等。

很多餐飲企業(yè)特別是外賣品牌,紛紛從搶占市場向搶占品類轉變,比如說幾個關鍵品類詞:烤肉飯、龍蝦飯、拌飯等。

 

 

2、快餐小吃外賣品類四大特點

 

 

1)剛需

根據美團大眾點評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非正餐時間段的營業(yè)額比例大約占據了整體的25%,具體數據上,午餐和晚餐營業(yè)額加起來,整體占比74.85%。

外賣一開始靠著解決午餐、晚餐的剛需痛點,切入市場,快速積累原始商家和用戶,度過了野蠻擴張階段。

根據公開資料顯示,在2016年年底,外賣用戶已經達到2.09億,經過半年的發(fā)展,《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》顯示,10個人里有3個人吃外賣,外賣的用戶占人口總體比接近30%。

各方數據表明,外賣意味著一種生活方式,而且已經成為國民常規(guī)的就餐方式之一。

 

 

2)價格偏低

根據餐飲數據報告顯示,北、上、廣、深、杭等15個城市,用餐人數一般是2-4人,人均單均價41元,大多城市維持在40元以上。

特別是午餐,外賣整體客單均價偏低。價格越低,意味著消費支出越少,根據人群層次的劃分,白領是整體外賣市場最大的消費人群,而白領人群的人均午餐基本支出在15-40元左右,而晚餐、夜宵、下午茶單均價都要高于午餐。

 

 

3)頻次高

2016年79%的外賣用戶點餐頻次高于每周一次,47%的人群每周高于三次,每月2-3次的用戶占據了15%,每月1次的消費人群只占據6%。這也意味著94%以上的人群,用戶消費頻次每月至少2次以上。

數據表明,外賣消費頻次很高,快餐小吃的消費頻次又是所有品類里頻次最高的一個品類。

 

 

4)常規(guī)就餐選擇

因為午餐時間相對比較短,基本只有2個小時的時間,消費者基于便捷性和時間要求,在外賣的選擇上,多以“快餐小吃”品類等出餐速度快的外賣商家為主。

2016年外賣市場規(guī)模達到了1791.5億元,已經成為常規(guī)的就餐方式之一。而在午餐、晚餐時間段,快餐小吃品類等商家成為白領剛需用戶的常規(guī)就餐選擇。

3、目前存在的現象

 

 

1)同質化嚴重

快餐小吃這個大品類,是外賣商家占比最多的。在占比74.85%的外賣市場里,入駐商家最多的也是這個品類。

在北京南新華街附近3公里的商圈,打開手機APP入駐商家大約有2100個,其中包含快餐便當類的外賣商家447個,簡餐類的149個,蓋澆飯類的132個,麻辣燙類的24個,包子粥店22個等。

3-5公里范圍內,同質化的外賣產品出現在消費者面前,消費者可選擇性多,商家沒有更多的定價權,消費者對于此類商家的忠誠度偏低。其中這種情況在一線城市的一級商圈競爭,更加激烈。

 

 

2)價格戰(zhàn)激烈

某商家月銷萬單,單均價19,但是凈利潤只有6%(不包含稅率、折舊),如果按照9%的稅率,加上設備折舊等額外支出,最后將會所剩無幾。

“做活動吧,作死,不做活動吧,等死。”

這是一個商家面對市場大環(huán)境,內心的真實寫照。

正是因為競爭激烈的程度超乎想象,有的商家選擇瘋狂補貼,滿20減15的大滿減活動;有的商家選擇低調退出外賣市場。

這種大活動,對于商家自身來說,猶如飲鴆止渴,欲罷不能,慢慢把自己的品牌做死。最終對于商家和競爭者來說,兩敗俱傷。

 

 

4、如何在紅海里生存?

 

 

1)高效率、高性價比

高效低成本

效率的提升在某種程度上,意味著要優(yōu)化自身結構,比如要從供應鏈、產品標準化、出餐速度、送餐速度等方面來提高自身的效率。

隨著單位效率的提高,人效、坪效提高,整體產出的增加,單位成本降低,最終利潤空間增加。

很多外賣品牌比如剛在新三板掛牌的金百萬,以高效率、低利潤的“零售思維”來運營外賣,除了產品質量之外,就要保證高效率地運轉。

類似的這些外賣品牌雖然在產品的特色上略顯不足,但是憑借多sku和高效率、高性價比來提高外賣運營效率,從而在市場上獲得勝利。

高性價比

性價比=質量+服務/價格

“高效率”對應的多是“高性價比”,比如19.9元的烤鴨套餐,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具有高性價比屬性的。

比如很多商家的活動力度很小,特別是最近比較火的品類粥品,主打性價比,回頭客很多,同樣可以在某些區(qū)域獲得一定競爭力。

2)規(guī)模化、品牌化

平臺的政策對于品牌商家和大客戶會給予額外的資源傾斜。

不過小商家在平臺面前基本沒有議價權。當一個餐飲外賣品牌成長到一定規(guī)模后,就有了和美團外賣、餓了么、百度外賣等主流外賣平臺議價的權利。

規(guī)?;牟惋嬐赓u品牌,總結起來,有三點很有優(yōu)勢:

一方面可以通過規(guī)模品牌溢價,獲得消費者的更多認可,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規(guī)模化地采購,倒逼供應鏈,獲得原材料的議價權,除此之外還有規(guī)模化的餐飲外賣品牌在平臺上,有議價權和資源支持,比一般的商家更有優(yōu)勢。

比如目前在市場上,通過直營連鎖的焦耳地道川式快餐為代表的外賣品牌。

 

 

3)特色小眾取勝

特色餐飲正在外賣領域嶄露頭角。

以特色、小眾切入外賣領域的品牌有三大競爭力。

差異化的具有特色,一方面意味著沒有對比,意味著在某些方面有定價權,在消費者那里有議價權。

特色小眾的外賣品類,在某些方面天然具有自帶粉絲的效果,維護比較好得話,用戶粘度就比較高。

這類的品類一般單均價比較高,無論是營銷方面,還是品牌推廣方面,都有足夠的利潤空間,與同質化的外賣品牌形成鮮明對比。

特色小眾的快餐小吃,在某些方面可以與堂食結合,一方面處于維護用戶的目的,另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品牌曝光,提高用戶的認知度。

比如現在比較火的,以單品切入外賣市場的龍蝦飯品牌,日韓料理、小份酸菜魚等。燒烤雖然屬于大眾品類,但是由于目前外賣進展不太好,同樣有很大潛力待挖掘。

 

 

堂食數量減,而外賣處于增長階段?

當然不管是效率、規(guī)模、品牌還是小眾特色,產品質量永遠是一切的基礎,質量沒有保證就沒有持續(xù)地轉化。在占比70%的快餐小吃品類里,要保證品牌的生命力,必須要關注以上三個關鍵詞。對于產品質量存在問題的商家,建議打磨好內功再營銷,否則會出現“曝光死”。

本文來源:外賣頭條,由餐飲界整編報道,轉載請注明來源!?

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;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餐飲界編輯修改或補充。


媒體官方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