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造場”運動正流行:想讓食客痛快買單,給個場景先!專欄

餐飲界 / 王田 / 2016-01-25 12:09:00
若想與眾不同被人記住,就要“個性化”。在餐飲圈也是如此。當“標準化”越來越難被消費者買賬的時候,“個性化”就成了讓人眼前一亮的存在。

若想與眾不同被人記住,就要“個性化”。在餐飲圈也是如此。當“標準化”越來越難被消費者買賬的時候,“個性化”就成了讓人眼前一亮的存在。

餐飲的個性化可以從產品、餐廳設計布局來體現,這些都最為直觀。而餐廳的獨特設計又可以從“打造場景”入手。不可否認的是,餐飲消費已經進入“場景時代”。人們不僅為了滿足口腹之欲,更想獲得心理和精神上的滿足。


謀個性、造場景,餐飲巨頭也這么干新時代正倒逼一些餐飲巨頭加速變革??赡苣氵€不知道,一向以標準化見長的麥當勞和必勝客現如今都玩起了概念,將“個性”、“場景”融入其中。

“造場”運動正流行:想讓食客痛快買單,給個場景先!

麥當勞全球首家概念店“McDonald's Next”

去年6月,麥當勞將自創(chuàng)漢堡項目首次引入中國,消費者可以通過搭配創(chuàng)作專屬漢堡,這是麥當勞從過去單純快速的品質服務向個性化體驗的逐步轉變。

同時它的全球首家概念店已落戶香港,不光裝修風格別具一格,食物制作過程也是開放透明。

“造場”運動正流行:想讓食客痛快買單,給個場景先!

McDonald's Next僅自選沙拉就有 19 種食材

“造場”運動正流行:想讓食客痛快買單,給個場景先!

McDonald's Next 有300 多個座位,1/4都提供了充電器

無獨有偶,必勝客也在北京、上海兩地分別打造了不同的體驗餐廳。位于北京東直門附近的必勝客是全國第一家必勝客餐廳,升級改造也由它而起,餐廳內布置主打工業(yè)風,多數菜品也是與眾不同。

上海的必勝客體驗店同樣如此,不光是在主色調上顛覆以往,空間也變?yōu)殚_放式。還引入了文化概念,讓它變得更小資。顧客的體驗感和參與感在此也會提升。

所以說,餐飲店光好吃是不夠的,餐飲企業(yè)也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“個性化設計”。這樣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認同感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消費升級意識覺醒,“場景”造英雄

其實“場景”無處不在,特定的時間、地點和人物存在特定的場景關系,延伸到商業(yè)領域便會引發(fā)不同的消費市場。

最直觀的的表現就是傳統(tǒng)電商和線下購物。盡管在此之前我們常說,線上零售對線下零售造成很大沖擊,但其實線下還是會占更大比例。

尤以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報告證明,兼?zhèn)渖缃慌c消費功能的大平臺,比其他業(yè)態(tài)更獲消費者青睞。因為它提供了一個“場景”。

“造場”運動正流行:想讓食客痛快買單,給個場景先!

宜家的場景化產品布局

說到“場景”,這方面的標桿又當屬宜家。當你去宜家買東西的時候,面前呈現的場景是把沙發(fā)、靠枕、茶幾、杯盞裝飾成一個客廳,身處其中,可能會激發(fā)你把全部物件成套買走的欲望。

對于任何消費形式,有“參與感”的涉入總會起到不錯的效果。餐飲也是如此,有些時候將一頓飯賦予一個主題或場景,也算是消費升級的一種體現。

有了“場景”之后,產品不再是單純的產品,而是變成了產品的解決方案。

比如咖啡,置于不同的場景訴求,就可以衍生繁雜的新產品。

咖啡+商務的代表是星巴克、Costa;咖啡+閑聊就去漫咖啡、咖啡陪你;咖啡+圖書是雕刻時光;咖啡+思想則是單向空間……

每一個場景按照特定的需求被重新定義,也被不同的用戶所選擇。說明細分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場景黏性便可造就一種現象或一個品類。

去年各種私廚火了,其中有個叫“我有飯”的私廚分享平臺就是打造了一種與餐廳不一樣的“場景”。是一種分享包含菜譜、廚藝、用餐環(huán)境在內的飯局體驗。

其創(chuàng)始人馮錚告訴內參君,“我有飯”不同于傳統(tǒng)餐廳,它提供了兩種場景:社交場景和生活場景。

社交場景很好理解,前來參加飯局的人大多為陌生人,大家湊在一起吃頓飯,還能跟飯局主人談人生談理想談做飯,自帶社交屬性;

生活場景則是更多緣于Host,即飯局主人所提供做飯、招待客人的場景,多數都是他們自己的家,有很多生活元素在其中,再加上一些軟裝改善,雖不及某些餐館氣派,卻是另一種整潔溫馨。

“造場”運動正流行:想讓食客痛快買單,給個場景先!

“我有飯”私房飯局

當傳統(tǒng)餐廳給你帶來的體驗只限于點菜吃菜、只限于桌上的體驗時,“我有飯”則提供了一種類似宜家樣板間的體驗。

“體驗Host的生活方式,告訴你他的生活是個什么樣子?!闭沁@些“場景”吸引了一波波的食客樂于參加飯局。這也是互聯(lián)網的核心精神之一:分享思維。在分享模式下,資源越用越有價值。

打造“場景”需要啥

1專注產品服務。對于一個“飯”局來說,“吃好”仍是基本保障。如果把“場景”或“社交”當成主要,則是本末倒置。這是從事餐飲的基礎,不論是對于傳統(tǒng)餐廳還是私廚平臺都是如此。

2個性化、交互。餐飲的本質是社交,社交體驗算是飯局的衍生品,是一種消費升級。就像星巴克一樣,在星巴克我們可以或體驗到或購買到咖啡以外的東西,這些都是它的附加值。

3提高用戶參與感與分享動力。80后、90后作為如今的消費主力,理念與上幾代人已有明顯不同,他們更關注品質樂于炫耀。要讓獨特的消費體驗成為一種被群體認同的生活方式。


本文來源:餐飲老板內參,由餐飲界(微信ID:canyinj)整編報道,轉載請注明來源!


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;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餐飲界編輯修改或補充。


媒體官方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