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賣精細化運營:即時配送日漸成熟,商家外賣運營該如何進階?專欄

筷玩思維 / 焦逸夢 / 2017-11-24 11:01:00
最近的一組數據表明,2017上半年,中國互聯網外賣市場規(guī)模達到818.3億人民幣,占同期到家O2O市場交易規(guī)模的85%,餓了么8月的活躍用戶達3384萬人,美團外賣8月月活3172.58萬人。

最近的一組數據表明,2017上半年,中國互聯網外賣市場規(guī)模達到818.3億人民幣,占同期到家O2O市場交易規(guī)模的85%,餓了么8月的活躍用戶達3384萬人,美團外賣8月月活3172.58萬人。

即便如此,截止7月底,我國餐飲外賣領域的用戶規(guī)模為7609.6萬人,全網滲透率僅占8%,美國的外賣在全網的滲透率是兩位數,但中國的線上轉化率是美國的12倍。

也就是說,中國的外賣盤子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,再加上高達70%-80%的轉化率,外賣市場大有而為。

筷玩思維昨天從平臺側對外賣精細化運營進行過深入探討,外賣平臺為了實現流量的價值最大化,通過大數據的挖掘技術,在用戶端和商戶端,有一套降本提效的應對方法。

當外賣平臺上的商戶越來越多,擺在每個商戶面前最現實的問題是:如何讓我這顆小星星在外賣平臺這個宇宙中發(fā)光發(fā)亮?這就是商戶的精細化運營能力。

平臺除了在線上把用戶和商戶連接起來,另一個任務是把實體的菜品在有限的時間內,從A點送到B點,這就是即時配送,而即時配送正是外賣O2O飛速發(fā)展的重要因素。

因此,本期筷玩思維將分別從物流側和商戶側,探討即時配送的運營邏輯,以及商戶外賣精細化運營的實用技巧。

物流側:用經濟杠桿法進行高峰期的壓力平衡,用計算、新聞法預測訂單  

配送有三個維度:供給、需求、運力,它們的主體分別是商家、用戶、物流系統(tǒng)。

用戶的一鍵下單,可拆分為四個維度:用戶下單時間、商家出貨時間、騎手取餐時間、騎手再到達用戶的時間,平臺為了配送效率的最大化,騎手為了多接單,騎手同時接多單是常態(tài)。

但這樣造成的情況是:騎手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在多個“點”之間穿梭,比如,一個騎手同時接5單,地圖上的定位就是5個商家、5個消費者,加上騎手共11個點,這需要騎手有著超乎尋常的計算能力。

1個騎手有這樣的超能力能救他自己,但救不了別人,外賣平臺上成千上萬的訂單對應著成百上千的騎手,對騎手來說是“一對多”,對平臺來說是“多對多”,這種龐大的計算量和緊張的時間形成雙重壓迫,難度著實不小,也是目前大數據應用界公認最復雜的需求。

消費者的肚子咕咕叫,騎手一路狂奔,商家手忙腳亂,即便所有的人使出渾身解數,都很難解決效率難題,這時,就需要系統(tǒng),系統(tǒng)需要技術。

如餓了么成立了蜂鳥專送,餓了么會把城市劃成一個個的區(qū)塊,叫做“網格化”,在每一個區(qū)塊里面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指標和參數,在每一個區(qū)塊中,收納供給、需求、運力三個維度的數據,建立模型,用模型實時預測并監(jiān)控每個網格內的訂單壓力,當壓力超過警戒紅線,系統(tǒng)就會采取行動了。

如果商家的生產能力有限,系統(tǒng)可以采取經濟杠桿的方法,如動態(tài)調價的方式限制消費者下單;如果商家的生產能力沒問題,但配送人手不夠,系統(tǒng)可以采取分流的方式,選擇眾包配送員,根據騎手數量、所在位置、持單情況和歷史業(yè)績等信息,進行研判,將訂單推送給合適的騎手。

這些是高峰期應對壓力的突圍辦法,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,系統(tǒng)最好能預測訂單的狀況,以加強商家生產端與銷售端的匹配程度,增加營收。

系統(tǒng)的好處是:可以通過計算,保持商家每天的常規(guī)訂單量,另外,餓了么還會通過及時觀看新聞,如社會新聞、政治新聞等,把手伸到系統(tǒng)無法企及的地方,如十九大期間,北京有些地段的商家會暫停營業(yè),如果平臺預測到了,就可以提前布局。

這兩年,美團、餓了么都相繼打出30分鐘內送達的口號,賣生鮮、外賣、生活用品的盒馬鮮生也打出了3公里30分鐘的口號,筷玩思維認為,這些“大佬”不約而同地和30分鐘杠上的原因中,不排除宣傳公關的因素,但從實際情況來看,消費者是有明確即時配送需求的,這也是商家、平臺重視即時配送的動力。

商戶側:把對用戶需求的洞察轉化為運營手段,平臺思維是商戶的下一個進階目標  

繼“三高”(人工高、房租高、食材成本高)之后,平臺提點也成了商家的重負,但外賣是一大趨勢,商戶哪怕流血也會選擇上外賣。

即便面臨一樣的境遇,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反應,商家也是如此,同樣面對平臺抽成、大品牌霸占頭部頁面的情況,有的商家會變成“怨婦”,而有的商家會變成“謀士”,以智取勝。

餓了么交易運營部總監(jiān)蔡曉羽,曾講過兩個很有意思的商家案例。

第一個案例:一個商戶,文化程度不高,很樸實,他的生活曾經困頓到,需要靠配送一份番茄炒蛋來讓自己生存下去,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用了2年的時間把自己的餐廳做成了區(qū)域外賣標桿。

分享經驗時,他說,“我們家的飯菜真的一般,但我做了一件事情——附送彩票”。從做外賣開始,他們家的飯菜就沒有任何的優(yōu)惠,但他會在每份飯里,附送彩票。

因為他服務的外賣客戶集中在工業(yè)區(qū),十幾個、幾十個人窩在一個小辦公室里工作,只要訂他外賣的客戶中有一個人中獎了,不管是幾百還是幾千,都會在辦公室里迅速傳播開來,這種方式會讓在外打工的用戶感受到希望。

更有意思的是,這個商戶向蔡曉羽尋求連鎖方面的幫助時,蔡總說,那互相加個微信吧,這個樸素的商戶擺弄了一分鐘他的按鍵手機后,對蔡總說,“不好意思,我不會加好友。”

如此樸素的一個人,卻通過自己對打工人員的深度洞察和理解,想出了送彩票的妙招,也就有了自家的核心記憶點,通過用戶間的人際傳播,客流量和營收自然就都來了。

第二個案例:這個商戶和第一個商戶不同,高學歷、程序員出身,這個商戶向平臺提出了一個訴求:“我只想讓特定的用戶看到我的店”。

在他看來,流量是有它的經濟效應和成本的,他認為自己的店面開了很長時間,已經積聚了相當一批老用戶,他更希望增強與老用戶之間的關聯度,如果一個老用戶14天沒有消費,就相當于這個用戶流失了。

因此,他希望能做一些定向干預,以召回老用戶,他也愿意為這件事情,付出高額的營銷成本。

可以發(fā)現,這個商戶已經開始具備了平臺的思維,前文也提到,在平臺一方看來,流量是有成本的,把流量價值最大化始終是其追求的目標,當商戶開始具備這種平臺思維,對用戶的理解會更準確,在實際運營時,大方向起碼不會錯。

叫苦不迭、怨婦心態(tài)于事無補,但若積極應對、多想出路,總會守得云開見月明。

外賣平臺給商戶帶來的好處有兩個:1)、使商戶覆蓋的區(qū)域更廣、客群更大;2)、外賣有評價體系,評價體系意味著什么?評價體系意味著,小商戶也可以靠口碑把外賣做起來。

一個80后的外賣創(chuàng)業(yè)者說,“平臺上賣得好的餐廳應該也就10家或20家,基本上10家吃掉60%的單子,但我可以說,給我排到十名開外,我也能做的很不錯?!?

在他看來,沒什么大招,外賣品質和服務都很重要,他賣的牛肉,絕對是真槍實彈的,而且他向用戶承諾,送餐超過1小時免單,他總結到,“我能做到這么高的單量,其實都是靠一點一滴的服務換來的?!?

筷玩思維認為,商戶的堂食和外賣面對的客群和消費場景很有可能完全不同,外賣的精細化運營想象空間很大,不是外賣不好,是你做不好。

天天等著外賣平臺給單子,是沒有發(fā)展前景的,你可以像那個送彩票的商家一樣使巧勁兒,也可以像那個賣牛肉的商家一樣以實打實的品質和服務取勝,或者是像那個程序員出身的商家一樣,把平臺思維用到自己的外賣上,不論哪種方法,目標相同,都是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。

結語

當“在家做飯”的場景被越來越多的“堂食和外賣”所瓜分,社會化餐飲的機會也就隨之而來。餐飲的盤子就在那里,并且還有擴大的趨勢,不是說所有的堂食店都得立刻馬上一股腦地上外賣,但毋庸置疑的是,外賣市場不容忽視,外賣精細化運營大有文章可作。

外賣是大趨勢,外賣運營是一個系統(tǒng),如同淘寶一樣,“吃”和“穿”的需求永遠在,隨著消費升級,更個性化的、更多樣化的需求都會生發(fā)出來,從這個角度來說,餐飲的生態(tài)足夠大,只要外賣的精細化運營做得足夠好,總會被“消費者”感知到。

本文來源:筷玩思維,由餐飲界(微信ID:canyinj)整編報道,轉載請注明來源!

1.餐飲界遵循行業(yè)規(guī)范,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;2.餐飲界的原創(chuàng)文章,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"來源:餐飲界"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餐飲界或將追究責任;3.作者投稿可能會經餐飲界編輯修改或補充。


媒體官方合作